1)第二百一十六章 塞外三城(上)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斌一行人抵达之后,张世平与苏双直接将他们迎到了城市的中心建筑--衙门,这个每个城市中必然会存在的重要建筑。

  不过因为这三座城池严格意义上说是郭斌的私人庄园,并非正经八百的大汉朝廷所建,其城市布局,建筑设计便完全由郭斌规划,而其具体的建设施工也是由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完成的。

  这个衙门的作用与中原常见的县衙大致相同,都是整座城市的行政中心。具有审理案件、清查户籍、收缴税款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包括武库、粮库、文件仓库等功能性建筑。除此之外,这个衙门更是较之普通县衙多了行政服务的功能。

  因为这塞外三城说白了,就是以经贸为核心的城市,以一座主城和两座卫星城组成。郭斌目前所在的主城内,酒馆、茶庄、客栈等一应建筑物俱全,若是不看行人的衣着打扮,说是中原的大城也毫不为过。

  而这座中心城市,除了衙门之外,最为核心的功能性建筑怕就是与衙门相对而建的交易行了。

  这个交易行中,聚集了整座城市中可以售卖的绝大多数产品,每个产品都有一个相应的展柜。当然,想要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展柜,是要付出高昂的租金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城内最多也最基础的各种大型储物仓库了。

  交易行中的展柜,就像是各家商铺的门面房,里面摆满了作为样品的货物。这些货物中,有草原上出产的毛毡、羊毛、奶酪、黄油等制成品或者原材料,也有从中原运来的茶叶、服饰、美酒等奢侈品。甚至连临淄的绢帛、蜀地的锦绣、广汉的文杯这种在中原都称得上高档奢侈品的昂贵产品在这里都能买得到。

  另外,在中原地区极负盛名的阳翟服饰,在这里也有自己的展柜。毛呢的生产所需原料为羊毛,这里因为靠近毛呢的原料生产地,又具有丰富的汉人劳动力,阳翟服饰便抓住机会在城中建成了毛呢制作和成衣生产的车间。

  他们采用了后世成衣生产的方式,依照此时人们的体型将成衣分为几个尺码,以“小三、小二、小一、标准、大一、大二、大三”这七个尺码来标注,使得成衣的生产得以规模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郭斌看来,总算是初步有了后世服装厂的雏形。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改变,这后面可注入了郭斌极多的心血。其成果,最终也很让郭斌满意,这就是在后世工业化初期最常被提及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使得衣服的裁剪可以更加快捷,配合上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更可以使得成衣的生产兼顾效率和质量。

  在以往手工业生产的时代,一件衣服的生产和制作,往往从头到尾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从量尺寸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