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二七章 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王伦与赵佶_水浒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那些话能跟他们说吗?之所以事先也没有跟你说明,是看你这些天少有的精神焕发……”

  苏定也算是憋得苦了,毕竟干了半年了挑粪工,要说心里没点怨言是假的,好不容易可以扬眉吐气。谁还不骄傲一回?

  “那这城池怎么办?我看这些人是真的胆寒了,咱们逼他们也没用啊!”

  苏定有些无可奈何。现在的情况真就成了僵局,史文恭这个先锋不愿意只吃肉而不啃骨头,苏定当然也不能拖他的后腿。不过史文恭有一句话说得好,投诚的高丽人只能打顺风仗。而逆境则必见拙,这句话应用在蕃落军高丽营身上都没有歧义,更何况罗州城外半路出家的这批棒子?

  苏定知道他们到极限了,想必史文恭心也也清楚,可按照王伦给史文恭交待的这个大背景,估计还真不能等到梁山步军过来时再动手,那样的话,时间真的会拖得很晚。可现在的关键是,总不能叫汉军营的弟兄们齐下马来攻城吧?

  史文恭也意识到了这个难题。只见他沉吟片刻,忽道:“你去把咱们五营辅兵集合起来!”

  苏定闻言把腿一拍,惊喜道:“你说我是怎么搞的。反忘了他们的出身!”

  原来史文恭选兵,那是精益求精,既在战兵身上体现了这一点,同样在辅兵身上一样适用,别看这些人现在干的都是些粗重活,一年前人家可是高丽大名鼎鼎的开京八卫。一想到此节。苏定已经迫不及待了,不待史文恭回话。转身便上了他那匹千里马,召集队伍去了。

  紧急被召集起来的五营辅兵,都不知道发生了甚么情况,均是迷迷瞪瞪,当发现骑兵们送来的战甲兵器堆积如山时,不少人心中都冒出一个问号:“这是要干嘛?”

  “谁记得我手把手把你们挑选进我的军队时,说过甚么话?我当时说,既然你们选择加入我大宋军队,成为我大宋虎贲的一员,那么我不管你们从前是做甚么的,眼下就给我做好一个辅兵!只要做好了‘喂马的’‘背粮的’‘做饭的’这些角色,我保证会让你们在战兵出缺的时候,随时顶上!”

  蕃落军是梁山诸军中唯一存在等级差别的军队。这种等级差别不是指上下级指挥系统,而是特指士兵们的待遇差别。准确的说是战兵和辅兵之间的差别。

  和其他军种兵种不同,蕃落军的战兵和辅兵无论是在抚恤金、军属待遇,还是在退役之后待遇等一系列细节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别来。

  这并不是梁山军刻意去区分什么三六九等,搞这些花头,反而是开京京军成为蕃落军高丽营士卒们之后,主动强烈提出的要求。因为从他们出生那一刻起,周围的一切都是等级森严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能享受到“平等”二字。

  如今挤破头,好不容易成为宋军的一员,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给他们打下手的辅兵们,也和自己享受一样的待遇。尽管这些人在一年前,还是他们的同袍。

  这些高丽人平日在史文恭面前无比恭顺,事事不敢忤逆,可一旦涉及到这些让史文恭啼笑皆非的问题时,战兵们联合起来逼宫了!他们觉得和这些喂马的杂兵享受同等待遇,实在是受到很严重的侮辱,反应十分之强烈,他们不敢要求史文恭做甚么,也不给自己争待遇,就是非要和辅兵分出高下来,美其名曰给大宋朝廷节约军费。

  汉军两营的士卒们就像看猴戏般看他们闹,可结果还真没闹成,因为辅兵的抵抗微乎其微。苏定为此做过分析,辅兵一则人少,二则从前本来地位就不如马军,三则因为新身份毕竟有所不同。总而言之,辅兵们那种自认矮了一截的精神头,让史文恭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最后索性放手了,一个茶杯用久了尚且有茶垢,何况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沉渣?既然一时洗刷不干净,便凑合用罢!只要不耽误老子打仗便成!

  迎接着朝自己投来的无数道懵懂眼神,史文恭那富有渲染力的声音响彻在这两千五百人头顶上:

  “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你们面前!”(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