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五章 以暴制暴_寒蝉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债权,因此,r国金融机构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来应付r国民众的挤兑风潮。那些实力雄厚的金融进构还勉强可以应付过去。而那些实力较差、或者不良债权比例较大的金融机构则没有办法去应付挤兑风潮。即使他们向其他金融机构求助也没有任何金融机构会帮助他们,因为在全国性挤兑风潮的大背景下,各家金融机构都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什么实力和精力去援助其他金融机构呢?

  一九九八年三月,在山二证券公司破产风波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r国的金融机构接连破产,这其中有r国的第七大证券公司四洋证券公司、r国第十二大城市银行南海道拓殖银行等非常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于是整个r国人心惶惶,一些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也在火上浇油。他们评论道说:“r国的城堡──大型证券公司的一角崩塌了”,“r国处在堪与30年代‘昭和金融恐慌’匹敌的‘平成金融恐慌’的前夜”,甚至有媒体说,当前r国的经济形势是“第二次战败”,也就是经济上的战败。

  在这样的情势下,r国的金融风暴矛头直接指向r国负责经济的大藏省。因为r国金融目前面临这样是形势,主要要症结就是许多银行大量滥发贷款,从而背上了极为沉重的不良债权包袱。假如不是这个症结的存在,即使再多上十个任超凡,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让r国金融市场陷入崩溃。但是r国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总额究竟有多少,令人捉摸不透。尽管这几年大藏省也在公布不良债权的数字,但总是令人感到不可信。这不仅是因为金融机构不肯说实话,还因为大藏省及r国银行的官僚也害怕被追究责任,不肯痛快地将真相和盘托出。此时,面对金融风暴的压力,r国大藏省不得不说出实际情况了,他们发布了《有价证券报告书》等资料。在资料中说,在r国十一家有代表性的银行(包括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中,有四家银行的不良债权(包括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七年间已清偿的部分)相当于五到八年的营业利润,有六家银行的不良债权相当于十二年到十四年的营业利润,有一家银行的不良债权相当于二十年的营业利润。如果除掉这几年已清偿的部分,有五家银行的现有不良债权余额相当于二到三年的营业利润,另五家相当于五到六年的营业利润,还有一家相当于十七年的营业利润。这意味着一部分银行即使将全部营业利润用于清偿不良债权,也还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几年,显然,对于这些银行来说,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重建进入良性循环是极其困难的。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