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25章 一场惨胜_大周内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鼓万人捶?

  公孙剑喊来了内阁的李国普、文震盂等人,还有都督府的孙承宗、吏部尚书王永光,当着这几位有可能的接替人选,公孙剑说出自己恼怒的原因。

  他指着一堆奏疏,言道:“这里面的人,平时见了黄阁老毕恭毕敬,有两个还想和他攀儿女亲家,甚至有人是他的学生。不过是看到风向变了,黄阁老要出事,跟在后面起哄,生怕落在别人后面。”

  李国普是个直率的人,坦言道:“众人都在猜测圣意,感觉黄阁老要被赶走,于是为陛下造势。”

  文震盂性格也够抒的,鄙夷道:“这些人还是不了解陛下,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

  反倒是孙承宗圆滑一些,并没有轻易表态。

  公孙剑在首辅人选中划掉孙承宗,正是因为这份不够透明。

  按照大周两百年的传统,首辅几乎都是阴险的“老狐狸”,其中尤其以严嵩、徐阶、古居正等人为最,

  ?小承宗是距离他们很近的人,一旦上任有能力掌控朝局。

  但是,极少有人知道,自从公孙剑登基上台,他对内阁的定位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

  第一,黄立极之所以表现平庸,与公孙剑过于宽松的要求有关,皇帝没打算让内阁太出彩。

  其次,有一个所有官员都看到的现象,内阁成员不再兼任各部尚书,这是最近几十年来没有过的。

  公孙剑为了他们的品级,毫不吝惜太保、太师之类的加官,却不让他们兼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六部、都察院、都督府的任何实权官衔。

  根源在于皇帝要将决策与执行严格区分,内阁是辅助皇帝的决策机构,如果还能掌管六部,意味着他们什么都能干。

  让决策的人专门决策,让六部负责具体执行,相当于权力的分化,内阁彻底退到后台决策的位置,而且是辅助皇帝。

  如此说来,在大周朝的权力体系里,内阁的重要性在降低。

  有一个已经发生的例子,钱龙锡以前在内阁,他只是帮着皇帝思考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现在去了南京主持事务,承担整个江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他的权力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现在,公孙剑环顾左右。大周的军队建设才刚刚开始,孙承宗哪怕适合做首辅,也不能离开现在的位置。吏部尚书王永光掌管官员队伍建设,平日的朝政会议上便是与内阁成员并列,估计没兴趣因为入阁丢掉现在的岗位。

  那么,公孙剑会选择谁昵?

  李国普,还是文震盂?

  都是直性子,前者火爆,惹恼了会动手。后者书生意气,同样仗义执言,却容易记仇。

  公孙剑在这样的二选一里,为难的是选择谁,而不是对他们不满意。

  这是因为内阁发生的第三点变化,公孙剑以前需要一个人左右逢源,能帮着平衡各方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