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77 章_最后的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允字而作。今时他们去了,还有我作文悼念。未知来日我去了,又还有谁来为我写诗。”他虽被王允下狱,却并不记恨在心,如今更是人死万事消。

  蔡琰心中一酸,道“父亲,你醉了。”

  蔡邕人到暮年,恰逢家国动荡,身边旧友一个个辞世,或是病死,或是横死,或是忧愤而死,难免心中悲怆。他泣道“当日洛阳城中车驾西行,子干与我于太学门外碑下相见。如今石碑犹在,子干已逝,只留我这个最无用的人在世间。”他想到身量高大、敢说敢作的卢植,已化作一抔黄土,而自己只学得诗文,却在动荡的乱世中,于家国无用,文不能计安天下,武不能上马杀敌,悲声渐起,恨不能代卢植等人而死。

  蔡琰劝慰几句,让家仆扶已醉了的父亲去歇下,自己在桌前捉了,研磨挥毫,代父亲作了这一篇悼文忠公。

  一时悼文写就,蔡琰独对一盏灯烛,怔忪出神,想着梦中所闻所见。那梦中,在她多年后回到故土中原后,只依稀听说当初长安城兵乱,王允不肯离去,被李傕、郭汜等人的乱兵杀死。后来献帝也流离失所,才为曹操迎回许县。那时候曹操的大公子曹昂已然战死沙场,据说是为了救父而死。待到她暮年之时,天下已改姓了曹。

  如今长安城虽然也遭了叛军围困,李傕与郭汜却未能入城便已被杀。小皇帝兵不血刃,收了凉州叛军,退了西陇大军,尽掌城中二十万兵马。似乎与梦中全然不同。但是王允却仍是死了。

  梦中她所知晓的事情,多也是从别人口中听说,恐怕做不得准。如今那曹操的大公子曹昂,常伴皇帝身边,不知来日是否还会随父上阵。

  若如梦中所知,天下后来归于曹魏,那曹昂留在陛下身边,于大汉究竟是福是祸若将梦中事告诉陛下,说来滑稽,陛下又能信几分

  蔡琰痴痴想了片刻,不得结论,以镇纸压住那一页悼文忠公,自去洗漱睡下。

  次日蔡邕酒醒,见了女儿,不提昨夜之事,却也有些不自在之色。

  蔡琰也不提前事,只临回宫前道“帝师幼子卢毓,如今给陛下接来,养在宫中。陛下虽然待他亲厚,然而政务繁忙,并不能时时顾及。卢伯父一生高义,子辈如今只余卢毓一人。父亲若有心,女儿去请于陛下,使父亲教导卢毓如何”

  蔡邕忙道“是我糊涂。我为子干之友,如今将卢毓好好抚育长大,才是正事。”

  蔡琰道“卢毓是卢伯父之子,陛下却也是卢伯父的学生。父亲也该一力承担才是。”

  蔡邕叹道“陛下才学,远胜于我。我又能教陛下什么快别再说这等话,羞杀为父。”

  蔡琰抿嘴一笑,她的话原是“以进为退”。她深知父亲忠厚,又易感情用事,若是卷入朝政之中,很可能会再闹一出“感慨董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