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7章 秋风起,思子归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很多豪强都被迫逃到鲜卑,为鲜卑提供武器装备,教授他们文字。

  这一点在《三国志》里写得很清楚。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

  皇甫嵩卢植朱儁在战场上确实缴获不少,但因为张角把大多数财富都用了做起义准备,所以他们三个在攻打黄巾的时候,缴获的远不如陈暮攻打宗贼豪强多。

  而且为了犒赏部下,激励士兵作战,都赏赐了下去,没有留多少。毕竟他们不可能去攻打豪强来敛财,自然也没多余的钱财上供给汉灵帝。

  别看三人攻破县城,经常能在仓库搜得数千万钱,可那是五铢钱,必须留在地方做战后重建,否则要是这些钱还被搜刮走,那这个地方的百姓就没有活路了,都得饿死。

  所以三人相当冤枉。

  但这并不妨碍汉灵帝嫉恨他们,特别是皇甫嵩。

  皇甫嵩如今威震天下,功高盖主,汉灵帝对他已经不是嫉恨,而是忌惮。

  只是如今西边羌乱闹得沸沸扬扬,长安目前还离不开皇甫嵩,汉灵帝也只能先忍着,以后再找机会夺了他的兵权。

  “子归在青州做得确实是漂亮,除此之外,陛下,他还推荐了一些人才为官吏,约有十余人。”

  张让又小心翼翼地汇报,这些被举荐的人可是要占那些应该拿来贩卖的官职职位的,不知道天子会不会答应陈子归的请求。

  汉灵帝沉吟了片刻,说道:“都是哪些人?”

  “第一个是平原人华歆,是光和五年的孝廉,朝廷征召他为郎中,因生病在家修养,陈子归举荐他为北海相。”

  “北海相?”

  汉灵帝吃惊道:“一地郡守怎么能如此轻易授出去,就让他做个县令吧。”

  “嗯。”

  张让继续道:“第二个是北海人王脩,因在乡里素有才干,陈子归举荐他为高密令。”

  “此人没有举孝廉,怎么能出仕就做县令,给个县丞就行。”

  “唯,第三人是北海人孙乾”

  林林总总十余人。

  这其中有青州当地的才俊,也有来泰山学宫读书,学有所成,被郑玄举荐为官。

  有些人是历史名人,有些人是普通人,历史上并不出名。

  但这些人都是经过考校,确实有本事。

  陈暮其实很想把王烈推荐上来,即便不做郡守,最少也得当个县令。

  因为王烈这个人实在太离谱,像是自带安民buff,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各地风气立即就会变好。

  百姓都尊重他的品德,只要有纠纷,就立即去找王烈评理,结果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

  可见王烈不管是在品德操守还是在教化百姓这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如果能够让他担任一方主官,那么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