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4章 势如破竹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骑马逃跑,必是守将!”

  孙坚大喜,挥舞着古锭刀说道:“追!”

  当下撒腿狂奔。

  只是孙坚是通过云梯爬上来的,胯下没有马。

  而胡珍是董卓麾下的重要将领,坐下是西凉好马,跑得飞快。

  出了城后,一路向西疯跑,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孙坚没有追上,恼怒道:“可恶。”

  部将黄盖道:“将军,贼去了,追不上,还是先处理城中贼军再说。”

  “好。”

  孙坚也明白两脚追不上四脚,当下又引兵回城处理城内没有跑掉的董军。

  一夜杀伐,湖县被攻破。

  到第二日晚上,刘备的中军才姗姗来迟。

  也许有人奇怪,既然弘农县是大军围攻,没有放跑一人,那为什么这次却不是大军一起围攻,放跑了胡珍呢?

  这是因为弘农县,就在函谷关背面,几乎过了函谷关,就到了弘农县城。

  所以打函谷关和弘农县,是顺带一起的,不存在军阵问题。

  函谷关北面是一片平原,地形开阔,大军抵达之后,就立即把弘农县城团团围住。

  而打湖县就不一样。

  湖县离弘农县有六十多里,道路狭窄,地形不好走。

  古代行军打仗,当然不是一声令下,十多万人马就一窝蜂往前冲那么简单。

  在传话基本靠喊的年代,一名优秀的将领可以指挥的人马,顶多也就是几千人到几万人之间。

  像韩信那样能够一次性指挥数十万人马的兵仙,几千年才出一个,属于个别例外。

  因此正常的行军打仗,都会分得特别细。

  各部门将领各校尉以及中低层军官,还有前军中军后军,某个部分由谁负责,谁管多少人,上下等级分明,规矩森严。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军令层层下达,方便管理。

  所以在行军打仗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那种地形较为狭窄的道路,战线会拉得很长,就需要一个统率能力比较高的将领来指挥。

  在函谷关可以围攻,是因为地形开阔,适合大军一起行动。

  到了湖县地形狭窄,如果还是大军乱糟糟地一起行动,那军阵就成了问题,因此必须要按照正常的行军秩序进行规划。

  如先锋军孙坚在最前面,那么在他的后面,就是谁谁谁的部队,由谁统领。

  接着后面再是哪个部分,与前面的部队相距多远。

  这些都会分得很仔细。

  简单来说,那就是当军队在某地停留的时候,是可以大军聚集在一起,因为大军都已经按照各自的规划,井然有序地进行。

  而在进军过程当中,因为个体的走路速度快慢不一,很容易导致军阵不整齐,显得乱糟糟的。

  这个时候敌人要是突然袭击,阵型大乱,一下子就会演变为大规模溃败。

  所以部队都要前后分开,不能全部拥挤在一起。

  关东联军的部署很简单,孙坚作为前锋军,率领五千人马在队伍最前面。

  刘备的五万人为中军,其中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由关羽率领,总计一万五千人,麾下有管亥高顺等各级校尉,每部校尉有三五千人不等,同样是分散前进,相互之间隔了一定距离。

  中部分由刘备亲领,总计两万人,麾下有典韦臧霸王朗黄忠等人,各领自己一部分人马,按照队列行进。

  后部分由张飞统领,同样一万五千人,麾下有张辽武安国等。

  而刘备的后方,就是曹操鲍信他们的后军,跟刘备一样,也都由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分散领军,并不是统一集中在一起。

  所以当他们行军的时候,从天上看,就会看到官道之上,密密麻麻,一条条长龙蜿蜒蛇行,井然有序。

  这些长龙首尾是不相接的,基本最少都要隔一里左右,形成无数支队伍,缓缓前行。

  孙坚攻下了湖县,当天夜里,休息一夜之后,他就选择继续进军。

  因此当刘备进入湖县的时候,孙坚早就走了。

  昨天才回来,电脑坏了,今天补一万字。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