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0章 盖棺定论_大明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小经筵听取大臣学士讲学,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外,他还设立早午朝制度,一日两次朝会,前无古人。他还能从善如流,听取大臣的意见并及时采纳,礼贤下士。对一些朝政弊端也能下决心革除,行事也算果决。

  施政上,能注重民生,轻薄徭税,兴修水利,整饬边镇防卫力量,做了不少得力的决策,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

  在生活上,朱佑樘更是堪称楷模。不好女色,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身为皇上,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他却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还极为俭朴,吃穿用度都极为节俭。整个皇宫之中一改前朝奢靡作风,皇后皇帝着布衣,吃粗茶淡饭,天冷时不费炭火,甚至连灯烛都很节省,搞得皇宫里天天黑漆麻乌的。不管这么做是否有必要。但是起码他确实对自己生活上是苛刻的。

  总之,对于许多人而言,朱佑樘确实是一名好皇帝,一个勤勉俭朴,仁慈宽恕,心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宽广,礼贤下士的好皇帝。附和他们心目中所有好皇帝的要素。

  然而,有的人却并不完全这么认为。比如张延龄。

  张延龄也不是否认朱佑樘的诸多好的品质和努力,也不是不承认在弘治年间朝野清明民生恢复的事实。张延龄也承认朱佑樘是个好皇帝。

  但是,作为一名穿越者,张延龄不得不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整体审视朱佑樘的作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朱佑樘其实也有不少事做的很荒唐,甚至有些过分。

  起码有两件事,他做的离谱。其一便是他沉溺于斋醮之事,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引领了极为不正的作风,上行下效,让整个大明充斥着这种不正之风。大兴道观,行斋醮之事,靡费巨万财税。虽然他生活上节俭,但是在这件事上,他浪费了何止几百万两银子。

  另外一件事便是他最错误的一种做法。在弘治年间,朱佑樘赏赐给勋戚贵族王公大臣的土地的数量惊人。动辄数万亩,十几万亩的赏赐土地。且对王公贵族勋戚豪族侵占土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护短之极。

  土地兼并在弘治年间到达了一个疯狂的,流民增多,自耕农锐减,破产的百姓增多。影响了财税收入不说,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急剧提高。财税减少也导致边军防备不足提升,鞑靼人进犯加剧。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朱佑樘给他的儿子正德皇帝埋下了祸根,留下的其实是表面中兴之下的一个烂摊子。

  这些批评或许太过严苛,但盖棺定论时,自然需要客观而言,不能完全吹捧,不顾事实。

  所以,张延龄心里给弘治皇帝朱佑樘下了一个定论。那便是:一个不能称得上是圣君的皇帝,一个脾气修养性格都很好的好人。

  …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