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君子亦行丈夫事_幻梦新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心中有些感慨,新都侯王莽实在是汉室天下的柱石之臣,可恨淳于长专权,王莽身边膀臂太少,就连几百接应人马都要从长安派出,实在令人唏嘘。

  “你们路上也遭遇埋伏了吗?”

  廉丹咬了咬牙,脸上闪过一丝戾气。

  “那倒没有,只是末将为防万一,没等淳于彪到玉门关换防,我在路上打了他一个埋伏,将那厮人头砍了,绝了后患!”

  段会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本就内伤极重,不禁剧烈的咳嗽起来。

  “你你私斩边关大将,这可是诛诛三族的大罪!”

  看到老人剧烈咳嗽,廉丹赶紧扶住段会宗。

  “您别着急,这也是刘歆先生的意思,我出长安前,刘歆先生让我伺机除了淳于彪以绝后患,一切有新都侯和他做主。而且这次末将手脚极干净,淳于彪和他手下的一千人全部没留活口,尸身也被我们就地焚烧后掩埋了。”

  廉丹表情轻松,似乎杀了那一千人在他看来就是家常便饭。

  段会宗心里暗暗心惊,廉丹虽然勇武过人,却素来残忍好杀,他到并不奇怪,只是没想到此事居然是刘歆安排。

  刘歆少年时博览群书,弱冠时遭逢奇遇,入山修道多年,归来后随父亲刘向进天禄阁负责整理校订皇家历年收藏的典籍,出任黄门郎。

  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精通术数,通晓奇门遁甲,有鬼神难测之机,短短几年,便在朝堂上有了“小留侯”的美称。

  在天禄阁校订《周礼》时,刘歆结识了朝野中贤名素著的新都侯王莽,二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很快便成为莫逆之交。

  段会宗多年常驻西域,只是回京述职时见过此人几次,只当他是个白面书生,没想到一个羽扇纶巾的谦谦君子,却能做出如此丈夫决断,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那下一步如何安排,新都侯和刘歆先生可有指示?”

  “刘歆先生让我告诉您,进了玉门关后,昭君便可平安无恙,您最好回转乌孙,毕竟天子不知道您离开乌孙,免得给朝中小人留下口实,我留驻玉门关听候下一步指示。”

  段会宗点点头,这个安排确实极为稳妥。

  “那昭君呢?队伍由谁带领护送?”

  “末将可以派麾下一员偏将护送,天子虽然许可昭君还朝,却仍然不能声张,还要秘密入京,以免影响汉匈局势。”

  廉丹看了看四周,昨夜匆忙打扫战场,此刻双方留下的多具尸体被排放在一起,地上还有不少鲜血和打斗的痕迹,尤其是注意到段会宗苍白的脸色和嘴角残存的血痕,这才知道昨夜发生的厮杀极为惨烈,不由得脸上微微变色。

  “老都护,您没事吧,怎么受伤如此之重,末将该死,迟来了一步,早知如此,就把淳于彪的项上人头暂时寄存几日了。”

  段会宗摆摆手,“只是上了点年纪,和一个莽汉斗力,一时不慎受了点伤,,不妨事的。”

  随后把昨夜的情况包括东方明如何伤了灰衣人的事都简单的告诉了廉丹。

  廉丹看着远处的东方明,有些惊讶,不过现在也不是详聊的时机,于是建议道:“依末将之见,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先去玉门关修整,您看如何?”

  段会宗同意了他的建议,传了命令,两支队伍合兵一处,将敌人尸体就地焚毁掩埋,己方袍泽的尸身用皮革裹好,放在马上,缓缓向玉门关方向进发。

  直到黄昏,终于看到了玉门关的城墙,

  东方明虽然身为队伍的向导,这玉门关却也是第一次见到,穿越之前倒是去过,可是两千年后的玉门关只剩下了几块大石供人瞻仰凭吊。

  此刻站在这汉代雄关之前,虽然没有他想象中的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可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夕阳的映照下与城关交相辉映,气势恢宏。不由得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想念家乡的感觉也越发强烈了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