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章 悲喜两重天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已经全部被杀,自己五万人还不够秦军塞牙缝的。对方只派出一万援军,显然对自己的虚实了若指掌。他立即通知后队,连夜后撤,自己强作镇静在原地观察了两天,等蒙骜到达潞城后,安排好篝火迷惑秦军,自己于半夜悄悄撤军而去。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赵将在退过漳水后,还在东岸筑垒防御了几天,见秦军并未追来,而运粮队已经到达武安,这才率军撤离。而这时,邯郸撤军的命令也已经到达。

  军使是赵将的心腹,也算是赵氏宗亲,很快就找到了平原君,报告了所获得的长平的战报。平原君气得拔出剑来,差点就杀了军使,幸被左右劝住。平原君掷剑于地,号咷大哭!一名门客劝道:“此非君上能泣之时,宗庙社稷,一赖于君也!”

  平原君哽咽道:“四十万……四十万……一朝……”

  门客道:“或情有不实……”

  平原君道:“然也,然也。汝等速遣人打探,必得其实!”

  门客道:“吾等即往探询,君上亦应报于王!”

  平原君道:“请平阳君及廉卿、虞卿议事!”

  三人陆续到达,听到赵军在长平全军覆没的消息,全都陷入沉默。良久,平原君道:“秦将攻邯郸耶?否耶?”

  平阳君怒道:“臣昔言勿收上党而恶于秦,君等以为怯!今既失上党,复失赵卒四十万,邯郸精华一夜而尽,奈何!奈何!”

  廉颇道:“秦得上党,必迫邯郸,岂有他哉!”

  平原君道:“如之奈何?”

  廉颇道:“上党至邯郸,道四百里,皆行山中,其道狭,其形险,处处可守。君无忧也。”

  平原君道:“吾意赵卒四十万,非一旦可尽亡也。其情或有虚……”

  平阳君道:“俟赵邻归,必得其情也。”

  平原君道:“且令赵邻归乎?若其情不实,宁勿陷乎?”

  众大臣正议论间,一名门客来报道:“探得:秦国刑徒,于十月望日启程,往蒲坂而行!”

  平原君道:“彼增军于蒲坂,必往长平也。或赵军尚自保,秦故援之?”

  廉颇道:“必有以也!其军使何在,吾当问之。”

  平原君道:“吾惧其失言,乱吾士气,已禁之于府内。”

  廉颇道:“未可,愿问之。”平原君只得吩咐将军使带上来。

  廉颇问道:“汝军至于何处?”

  军使道:“至于黎城!”

  廉颇道:“黎城距长平百余里,汝奈何得其情?”

  军使道:“臣等入山以来,即望见长平浓烟密布,将军言,有此大烟,非主大胜,即主大败!至漳水,将军令后队暂留,自引军三万渡,至黎城。黎城有秦军万人守,将军乃私言,此必大败也!驱军而围之,多设营火以为虚实。旦日夜,有赵少年二百余人至,皆形削肉脱,如行尸。自言长平赵军皆为秦军所屠,焚尸三天不绝,浓烟不散,焦味不去。昨日方息。因其少,乃归之。将军一一询之,皆如其言,无所虚也。且空中尚有焦味,与其说符合。遂命臣急返邯郸,报于君上,其说是真,不敢有虚!”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