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朝堂争执_大明:从反清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朝堂争执

  光时亨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但他对崇祯朝的走向和灭亡,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流寇大军逼近京师,崇祯帝在李明睿等大臣的建议下,犹犹豫豫地想迁都之时,光时亨怒不可遏地跳了出来。

  他怒骂群臣食君之禄,关键时刻不思以死报国,却建议皇帝迁都,试问国家尊严何存?

  接着他又对着崇祯慷慨激昂一番,大意是:

  “陛下不要江山社稷,也不管祖上的陵寝啦,难道要做明朝第一个出逃的皇帝吗?”

  天子守国门,只是光时亨打击崇祯皇帝的借口,主要原因是他舍不下自己在京师庞大的产业。

  真正忠臣李邦华见崇祯又犹豫了,他立即建议太子朱慈烺南迁,同样又被光时亨痛斥一番,说李邦华要在南京另立新君不忠不孝等!

  崇祯这人非常要面子,被光时亨这一骂,脸面上很是挂不住,惭愧地表态不迁都了,并且放出一个热血宣言:

  “朕志已定,死社稷!”。

  就是因为这一句很壮烈很拉风的话,几个月后崇祯被光时亨等二臣坑死,大明几百年社稷毁于一旦!

  光时亨得意洋洋,自以为是当朝忠臣,是历代圣贤在明朝代言人。

  崇祯皇帝为了面子还忠臣重赏光时亨。其它人看见这样的情况,谁还敢提迁都之事。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束手无策,一根麻绳上吊了事,很多大臣选择全家自尽跟随崇祯。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大群欢迎李闯的文武大臣中,也有着这慷慨激昂,欲以死报国的光时亨。并继续留任了李闯政府的“兵科给事中”一职。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目前还未发生,现在距离大明灭亡还有将近十年时间。

  见光时亨建议驱逐流民,御史窦顶立即跳出来支持:

  “陛下,光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臣附议!”

  接着又有五六个官员跳出来支持光时亨:

  “陛下,臣附议!”

  ……

  怎么能驱逐流民呢!崇祯皇帝当时很想痛斥光时亨他们几句。

  不过想到他们说的流寇趁机混入京师这事,似乎也有道理就忍住没有说话。

  崇祯不说话并不代表没有大臣敢站出来反对光时亨,大明的忠臣还是有很多的。

  尽管知道光时亨等人的靠山是首辅温体仁,但听到刚光时亨等人的谬论,吏部尚书姜逢员急忙出班奏本:

  “陛下明鉴,微臣不赞成将流民赶出京师,他们都是大明子民,因天灾和兵乱才逃难到京师,朝廷应该设置粥棚救济才能安慰民心……”

  姜逢员话音未落,工部侍郎孟兆祥和刑部尚书冯英,翰林院编修杨廷麟等十几位官员出班附议:

  “陛下,臣等认为姜大人的建议更加稳妥,绝对不能驱逐流民,不然很有可能失去民心……”

  光时亨看到这么多大臣反对他的建议,心中非常不爽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