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_大明政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赈灾工作,细节是不少的,更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协调指挥。

  河南赈灾的重点,就是在孟津县。

  苏天成认真考虑之后,做出来决定,一千一百多的骁骑营将士,留下一百人,守护好朝廷赈灾的银两和购买的物资,其余人,全部都下去,帮助做好赈灾的事宜。

  刚刚开始赈灾的时候,最大的事宜,就是让灾民和流民有饭吃,不能够在朝廷赈灾银子已经到了这里的时候,继续饿死人了。接下来就是防止疾病的传播。只有稳定住了老百姓的情绪之后,才谈的上其他的事情。

  这个时间不能够太长,最多五天时间,就必须要稳定灾民和流民的情绪。

  闫子章做了一些事情,但深谙其中之道的苏天成,还是发现了问题。

  闫子章不熟悉地方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县衙呆着,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做出来安排和布置,接着就是本地官吏去执行了。

  表面看,这种做法,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身为赈灾的巡按御史,没有到一线去看看情况,看看灾民流民是不是真的吃饱了,身体怎么样,情绪是不是稳定,究竟有些什么需求,凭着自身的想象,来开展赈灾工作,有些事倍功半的效果。

  苏天成到了孟津县,自然就是主要负责人了。

  和闫子章争论之后,一切都是苏天成做主了。

  每天上午卯时,诸多的官吏在县衙集中,安排任务之后,各执其事。

  苏天成没有闲着,工作任务,不需要每天安排。但可以在早上半个时辰的时间里面,听一下主要情况的汇报,掌握赈灾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来调整或者是布置。

  到了卯时二刻,他就带着人下去了,天黑之后。才会回来的,如果来不及回来,就委托闫子章主持翌日早上的汇报。

  人总是要吃饭的,苏天成也不例外。

  大吃大喝的情况,可不是几百年之后才存在的,如今一样盛行。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苏天成对骁骑营的将士,包括参与赈灾的官吏,提出来了明确的要求。凡下去做协调工作的官吏,一律自己带着粮食下去,可以借用老百姓的柴灶,不准吃请,不准增加百姓负担,有违背者,严肃处理。地方上的里长、甲首不准招待,不准巧立名目、增加灾民的负担。

  八月十一日。

  卯时二刻。苏天成带着王大治、邓辉和十余名骁骑营的军士,来到了城外。

  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每天上午到城外看一看,接着到乡下去。只不过随着路途的延伸,有些时候,难以当天回到县城来了。

  粥场早就做好了准备,老百姓依旧没有起身。

  苏天成皱了皱眉,连续几天。看见的都是这样的情景,他有些不理解,身为灾民流民,为龗什么不能够早起。

  大致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苏天成带着十余人,跨

  请收藏:https://m.ddbq.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